随记体验 · 2023年9月8日 0

为快乐而玩,为自己而玩!

file

昨晚睡前刷短视频,无意中刷到一个文案,关于“玩”的理解,表示很是认同,于是今天翻找了一下这个文案,发现文案最初好像是来自B站一位名叫“安小舟”的UP主(如有错误,还请指正),以下是将该文案整理的文字版:

咱们中国人对玩的理解和全世界大多数国家的理解都不太一样,我们呢,把玩当成是一种奢侈品,而不是一种生活的必需品。你看是不是这个逻辑,所以我们总是给玩伪装很多正面的意义,比如下棋是为了锻炼思维能力,打篮球是为了强身健体,这些本来就是正儿八经玩的事,它的目的反而是要你从中学到点东西才行,我们管这个叫寓教于乐,因为在我们的文化里,玩是一个很堕落的,很上不了台面的负面词汇,大多数人甚至都认为,我就根本没有玩这个权利,我们要奋斗啊,玩什么玩,玩物丧志。喜欢旅行意味着轻浮,意味着懒惰,意味着不是过日子的人,这些现象在全世界都不常见,不但在那些发达国家里不常见,在那些贫穷的国家里也不怎么常见,因为在大多数国家里,玩没有那么多意义,玩就是玩,就是每一个人作为最基本的权利,是一种正常的欲望释放,尤其是发达国家,只要你喜欢又不违法你就可以玩,玩的好玩的坏,你都可以玩,但是到了我们这里就变了味道,比如说你要玩摄影,你要买一堆五花八门、千奇百怪的设备,这才能算入门,你要是拿个手机拍,别人根本不带你玩,还骂你是穷屌丝,不专业,玩不起还装,这一点非常让人讨厌,因为这背后的逻辑还是权利思维,我有这个实力,我有这个水平,我有这个权利玩,你不配,你不专业,你没有这个资格跟我们一起玩,这绝对是文化的糟粕,甚至很多人从心底里认可了这个事,我这个水平不配和人家一起玩,这就像我看个电影还需要是导演吗?我看个花花草草还必须是植物学家吗?要不然我就没有资格看了是吧?不是这个逻辑,结果搞得大家都畏畏缩缩,所以还是很期待有一天,大家能把玩真正当成玩,没有那么多的三六九等身份划分,只是为了玩而玩,为了快乐而玩,为了自己而玩!

上周末在朋友圈刷屏的一篇评论过万文章《2022年冬,我在临沂城送外卖》,有一句发人深思的话“我们这种极度的内卷源自哪里?”,心中更是五味杂陈,我甚至还试图通过ChatGPT来寻找答案。

file

ChatGPT给出的答案虽然中规中矩,但也还算客观与中肯。

这几年无论是职场还是孩子在当下的教育环境,无时无刻都在感受“内卷”的压力,内卷现象也是愈演愈烈。女儿暑假时跟我说过她班里的一些同学暑假课程安排的比上学期间还满,个别同学已经开始学习高考英语词汇,有的词汇量甚至达到了1万以上,关键他们还只是7年级的初中生!

前几天刷到一条评论,内容是这样的:

“记得大概8-9岁,小学三年级那个暑假,单亲妈妈口袋里没有多少钱,临近暑假了,知道我羡慕别的同学暑假学习跳舞,于是问我家里只有500的预算,要不要报个班。虽然我也很向往但她不知道我近期又羡慕上别的同学有小霸王游戏机了😏我和我妈说还是100块钱买个小霸王吧。于是我和我妈都开开心心的去把小霸王买回家了。妈妈可能觉得松了一口气,毕竟500块钱也不是随便掏得起(近几年老给我回忆说那个时候给别人家做保姆一个月只有几百块钱工资)。我也特别开心,在村里外婆家的老屋,一整个暑假吹着吊扇,吃着白砂糖凉拌西红柿,和弟弟每天下午一起坦克大战超级马里奥等等等的快乐时光。每每想起来,那算是我糟糕童年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了(打字到这此刻正欣慰的笑😊)”

我总是在不断的开导女儿‘顺其自然’、“乐观面对”,暑假期间不给她安排任何学习计划,想玩就玩,想睡就睡,同样是为了她的童年中也有为数不多的美好回忆。

发现一说到这类问题,总有千言万语,却又不知从何说起,说着说着还容易跑偏。总之,还是回归最初的文案,真心希望我们能早日摆脱“内卷”困境,在玩耍的时候没有任何负担,真正地为快乐而玩,为自己而玩~